• 來源:JINNOC EXPO 瀏覽量:

    聯合國認證 | 我國已成為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

    2019-10-15

    作者:JINNOC EXPO

     

    厲害了我的國

    我國已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約971倍,年均增長11%。”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說,70年來,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躍升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和世界網絡大國。苗圩部長用5個關鍵詞來概括70年工業發展的成就和亮點。

    一是“第一制造大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2018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額達到28%以上,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

    二是“完整的工業體系”。目前,我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三是“創新驅動發展”。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達到了93.4萬件,比2004年增長了29.8倍。一些技術已經從過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領跑”邁進,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通信設備等產業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四是“兩化深度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快,智能制造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達到了31.3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

    五是“中小企業蓬勃發展”。70年來,我國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在增加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作為國民經濟生力軍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超過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70年來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苗圩說,我國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5,但4G基站數量占到全球4G基站數量的一半以上,平均每個人享受的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光纜長度超過了4500萬公里,電話用戶總規模達到了17億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4.4億戶,網民數量8.54億。同時,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等政策,讓邊遠地區的老百姓也一樣共享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成果。2014年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寬帶中國建設和網絡提速降費,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均提升了近7倍,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了90%,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via.人民日報)

     
     
    在現代的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這也是聯合國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劃分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結果。而中國就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525個工業小類都可以在中國找到。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家制造業廠商想在其他國家完成自己的生產配套工作,可能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在中國,打半個小時的電話就可以“一站式購齊”了。
     
     

    39個工業大類全部可以在中國找到



     
     

    有人說既然我們什么都能生產了,那就不需要用其他國家的零件了啊?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完全獨立于其他國家而發展,曾經閉關鎖國的清朝帶來了什么我們依然記得,美國都做不到全部工業相關產品自給自足,所以不能說我們擁有了全部工業門類就要做到全部國產化。

    還有人說看起來門類齊全,但其實中國制造質量真的不過關。確實,我們工業體系的現狀是大而全但博有余而精不足,但是不要忘記了我們的國家實力真正快速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后的這41年間,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也“只有”70年,就已經取得了如此令世人矚目的成績,這種發展速度讓所有人為之驚嘆。而且雖然像CPU、數控機床等一些產品我們的制造水平和國外存在差距,但是我們不能只比較金字塔的塔尖有多高,也要看塔基有多扎實,更何況中國制造不是沒有精品,而是在高精尖的同時,也需要付出與之相應高昂的成本的。

    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意味著什么呢?其實并不只是讓我們實現了在國內就可以配齊工業生產全部設施,而是上升到國家層面,比如在對外貿易競爭中,更完善的工業體系能夠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于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加強國內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由于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從國外進口比國內生產更有優勢,比如美國就做到了產業空心化,把大部分基礎工業外包給國外。所以保持一個100%的工業體系會顯得并不必要,反而會加重產品的成本。這就是除中國外其它國家工業體系并不絕對完整的原因。
    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中國的價值還是很大的,對中國的產業升級有重要意義。就算是各種被人詬病的高精尖產品,中國的技術能力絕大部分也是排在全世界前三。以中國目前的追趕速度,我們真的不需要妄自菲薄,要對未來中國工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的心臟和國民經濟的生命線,中國制博會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裝備制造業國家級大型經貿展覽活動已經連續舉辦十八屆,充分發揮了國家級博覽會展示交流和貿易平臺的作用,見證了十多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大塊頭”單體機器林立,到如今的高端制造,望向未來,一代又一代的前沿技術裝備亮相于此,每年的展會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將這些年的制博會歷史連接在一起,看到的就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等到2020年,我們就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CIEME第十九屆中國制博會將如期舉行,屆時會有什么樣的精彩,我和你們同樣期待。雖然未來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展品更加豐富、國際化程度更高、服務質量更加出色的全球裝備制造行業盛會!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